close

  中新網4月3日電 據《英國僑報》報道,清明節是中國的重要的24節氣之一,人們掃墓、踏青緬懷先祖,而對於千里之外旅居英國的華人,他們因為各種原因許多人無法在清明節回鄉掃墓。清明節追思故人、懷念桑梓的氣氛是否會變淡呢?
  老一輩華人 上香鞠躬追思逝者
  在英國,由於大部分華人先祖的墓碑都還在國內,不少華人若是清明節不返鄉很難能夠去實地掃墓祭祖。每逢清明,更是頻添思鄉之情,不少旅居英國多年的老華僑表示他們依舊保留著在家上香、鞠躬等習俗。然而他們也認為由於受海外整體大環境的影響,在英國過的清明節的確從形式上而言有越來越簡單的趨勢。
  旅居英國多年的僑領,全英華人華僑中國統一促進會會長單聲先生的家裡,每逢清明節,他都會把已故長輩們的照片擺上,另放上水果、茶水等祭祀用品,然後再上幾柱香,晚輩們以先男後女的順序磕幾個頭。在接受僑報記者採訪時單先生表示,因為自己已經年過八旬,清明節一般不會回國的,所以懷念已故親人的儀式一般在家中舉行。“以前我們都讓小輩們磕頭,現在很多小孩子都不願意磕頭了,改成鞠躬我也勉強可以接受。”談及自己來英幾十年所體會到的在英國過清明節的變化時,他表示,“雖然祭祖一直沒有停,但是形式也越來越簡單了,孩子們都很忙,清明節碰上是周末都還會整齊的過來。要不是在周末,有的就早上來的, 有的則晚上來。”他認為,祭祖本來是很好的事情,清明節的習俗除了掃墓還有可以藉此機會踏青春游,來告別陰霾,迎著春天的到來。對於近年來流行的“網上祭祖”的方式,單老表示支持,“只可惜我們在國外也沒有辦法掃墓,‘網上掃墓’就是一個很好的新方法,可以通過網絡表達自己的情感,也能把親戚們聯絡起來。”
  “代理掃墓”不靠譜 宗親會回國共尋根同掃墓
  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近年來國內出現了一些提供“代理掃墓”的服務,“職業掃墓人”能夠提供成套的服務:在墓前燃香、燒紙錢,對墓地前後進行清掃。只要花錢,甚至“受托人”可以對死者哭上個10分鐘。對於清明節商業化的現象,海外的華人都紛紛表示反對,認為這種做法很不“靠譜”,而一些在英國的華人宗親會也會組織各地宗親一起回國尋根,共同掃墓。
  全英中醫葯聯合會主席馬伯英先生今年沒有回國祭祖的計劃,“今年太忙了,不會回去了但是會燒燒冥幣,雖然我不迷信,但是還是要表達一下對祖先的緬懷,會朝東方鞠幾躬。”談到國內興起的“代理祭祖”,身在國外的馬先生認為這事太不靠譜了。他說,“表達對親人的思念是私事,又不是公共活動,怎麼可以雇一個人去呢?那樣的話,也太虛情假意了!”他解釋說,再忙不能成為藉口,如果不能親自去掃墓,也可以在家燒燒冥幣,鞠幾個躬,相信這點時間還是擠的出來的。
  也有一些在英國的宗親會每年會組織宗親回國祭祖,包括莫氏、吳氏等宗親。英國吳氏宗親會會長吳錦良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稱,今年是唯一一次沒有回國。以前每年都會回到浙江等地尋根尋根,而且來自各地的吳氏宗親會的成員們都會聚在一起在清明節共同掃墓。“例如無錫的吳文化節自2006年起每年都會舉行盛大祭祀典禮,去年就有一兩萬宗親從世界各地飛到家鄉去祭祖,除了掃墓我們還會欣賞吳氏文化的節目,有祭祀、廟會、論壇、研討會、彩船巡游、展覽等多種活動。因為工作原因,每年只會待兩三天。”吳先生說,儘管今年不會回去,但還是會通知老家的兄弟侄兒去幫忙掃墓,祭奠先祖。
  不少宗親會的海外華僑也會帶著孩子一起回鄉尋根、祭祖。對這些在英國出生、長大的孩子而言,回國參加祭祖、尋根,體會先祖家鄉的變化、文化不失為一種對中國傳統文化拾遺的好方法。
  清明糕點惹人愛 年輕華人追憶清明節記憶
  除了掃墓之外,也有一些當地的華人繼續傳承了清明節吃糖稀、麥粥、糯米酪、青團等傳統食品的風俗,少部分華人會在家裡自製清明食品。然而更多的華人則表示由於英國當地沒有購買傳統清明食物的渠道,這些小時候的美味都只能封存在記憶中或是等回國時才能享用。而不少在英國的留學生則表示英國過清明節的印象幾乎為零。
  旅歐吉澳同鄉會曾天送會長的母親十幾年前離世葬在英國,因此曾先生不需要回國祭祖。他說,“重陽節和清明節對我們全家都是很重要的節日,我從小教育自己的晚輩們要謹記這些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以及習俗,這是我們民族的根。”曾先生表示今年全家還會做些清明節專用的小糕點,也會帶著晚輩們一起去當地的墓園自己的母親掃掃墓。
  “清明時節雨紛紛……小時候每每一到清明節前夕,爺爺的嘴裡總會叨叨上這幾句。所以自己就會一提到清明便想到這首詩句。”研究生畢業後,Ada Lee選擇留在倫敦打拼,已經記不得幾次沒有與全家一起掃墓,“每當這個節日和春節心裡有點空空的,以前在家裡,清明節前一個禮拜,家裡的七大姑八大姨就開始忙著討論今年的清明節怎麼過,上山祭祖,踏青游玩是每年的必備節目。”清明節日在她的記憶中是全家人團聚的圖案。
  老家在桂林的Ada Lee說清明節的特色小吃成了她對於清明節最甜的回憶,涼粽、油果糰子、宗廟堂子里的米餅……說著說著,Ada 吞咽著口水。她說在倫敦是不可能過清明節的,每次Ada只能讓遠在國內的家人幫著自己給祖先上香祈福。“在倫敦獃著的這幾年,也沒有見過誰過清明節,只見過以前房東在後院子燒些從中國城買來的錢紙,放上幾樣貢品,雞鴨魚肉什麼的。”沒有了三拜九叩的儀式,Ada對於倫敦清明節的印象幾乎為零。和很多留學生一樣,在節日當天給家裡打個電話成了基本的形式。網友haosyi說在那天能做就是也為逝去的人默默的默哀三秒鐘。
  生長在對於看重傳統教育的家庭中,Ada和別的同齡孩子不同,對於這些傳統的節日的慶祝方式始終記在心裡,“有一年清明去了倫敦北郊的海格特公墓,看了看馬克思。感覺和中國的墓地完全不一樣,個性化,同時還成為旅游景點,我們當時進去還交了門票,這要是在中國,很忌諱,更別說收取門票了。”
  在問到今年的清明節有什麼打算的時候,Ada的眼角有些濕潤,因為去年外公的突然離世讓她沒有來得及去送上一程,而今年又因為工作的原因,她無法回家。“在老家這個禮數很重要,家裡剛去世的老人頭一年清明節,全家人必須要一起舉行特別的儀式,但是今年這個又要成為自己的遺憾了。”
  每一個傳統節日都有其特定的含義,清明節紀念祖先,發揚孝道的精神在當今社會仍舊具有非常現實的意義。紀念清明節有助於發揚中華民族的美德,也有利於幫助海外華人回歸傳統文化、找到他們的“根”。希望這個發揚民族美德的節日不會在海外日趨消亡。  (原標題:旅英華人清明祭祖:老一輩上香鞠躬年輕人追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qr66qrsaf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